市郊賞鳥小旅行

淡水老街、漁人碼頭夕照 – 巷弄探秘小旅行



看到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深入研究過各個旅遊地點的特色,並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在地達人與玩法,經心設計出每個您不可錯過的行程,

發現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在地豐富經驗將成為你不凡的旅程與回憶!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豐富經驗轉換成屬於每一位旅行者自己的奇幻故事!相信經過就是錯過,相識才有故事,







▎成行人數:6人 / 上限16人

▎行程時數:約7.5小時 JCU2ODkjIQ==

達人帶路跟著故事出發,帶著故事回家馬上預約您夢想中的旅程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關於行程





攀岩,顧名思義就是攀爬岩壁,其具有「岩壁芭蕾」及「峭壁上的藝術體操」等美稱。攀岩最早期是登山團隊為了克服地形障礙而出現的,隨著安全觀念的建立、安全裝置的提升,後來漸漸的成為人們假日的休閒運動,同時也成為一項令人熱血沸騰的競技運動項目。在攀岩過程中我們將不斷的面對挑戰和自我對話,運用自己的手、腳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平衡而攀上陡峭岩壁。在安全繩索的保護下,讓你可以不斷的挑戰自我極限、體驗生活中的小冒險。

龍洞擁有台灣露出地表最古老的岩石,這片由四稜砂岩組成的沉積岩堅硬無比,成為世界著名的天然攀岩場。這裡有著上千條的路線等您來挑戰。

而這趟行程不僅讓您體驗陸上活動,更要挑戰海底世界。東北角龍洞的海峽灣地形特別適合潛水。整裝完畢,隨著教練的腳步來到海邊練習面鏡及呼吸管的使用方法,緊接著就要開始探索淺海啦!不一會兒,大夥兒就發現了河豚、馬糞海膽和各式熱帶魚等,各式生物將整個海底世界點綴得好不熱鬧!

想要一次完成海陸挑戰任務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龍洞海陸行喔!





行程特色





攀岩挑戰:透過教練的鼓勵,挑戰自己想都沒想過的高度,享受俯視東北角海岸線的奇岩怪石。







浮潛療癒:龍洞海平面下,有一群色彩繽紛的熱帶魚,正等待著你來交個朋友。











注意事項

- 身體不適、貧血、孕婦、氣喘、心臟病、高血壓等不適宜運動之人員請勿下場。

- 攀岩時建議穿著適合運動之長袖衣褲、包鞋。

- 建議將泳衣穿再裡頭,方便更換為浮潛裝備。

- 請攜帶足量的水。

- 建議攜帶防蚊液、防曬乳、鴨舌帽。








費用說明

費用包含:

- 教練指導費用

- 全套攀岩裝備

- 浮潛裝備

- 午餐

- 200萬意外身故殘廢險+20萬醫療險




費用不包含:

- 交通
















取消條款



用戶在行程開始前7天申請取消,可全額退款

用戶在行程開始前4-7天(含第7天)申請取消,將扣除訂單費用的30%作為手續費

用戶在行程開始前3天(含第3天)申請取消,不能申請退款





於活動中如因非可究責主辦單位之因素中止參與活動,將不予退回款項。

如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Tripbaa 將主動通知延期或退款。








照片









  •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border=









  •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border=









  •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border=









  •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border=









  • 查看所有5張照片

    東北角龍洞- 攀岩、浮潛海陸極限體驗" border=

















▎成行人數:6人 / 上限16人

▎行程時數:約7.5小時



▎成行人數:6人 / 上限16人

▎行程時數:約7.5小時

圖文引用tripbaa

婉君妳好嗎?給覺醒鄉民的PTT進化史 每日好書推薦





婉君妳好嗎?給覺醒鄉民的PTT進化史















  • 《婉君妳好嗎?給覺醒鄉民的PTT進化史》






    如果你是批踢踢老鄉民,請來看看這本屬於我們的青春紀事。

    如果你不認識批踢踢,請讓我們告訴你批踢踢20年的大小事!

    20年歲月中不斷演進的PTT(批踢踢實業坊),在臉書、LINE等數位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下,儘管科技老舊,整個社群平台卻依舊屹立不搖,堪稱台灣網路史上最大的謎團!

    PTT到底怎麼做到的?鄉民到底是什麼族群?在工程師的努力下,PTT容納了數萬群眾互動,這數萬「鄉民」情感的爆發力,更帶來網路爆紅、Kuso創作以及各種各樣無組織的行動,虛擬力量正等待時機跨向現實社會......。

    2011年,茉莉花革命、佔領華爾街等網路社會運動在全球風起雲湧,這波數位革命浪潮幾年後吹入台灣,以PTT為首,側面促成的「洪仲丘事件」及「太陽花學運」,最終讓數十萬台灣民眾走上街頭,而2014年、2016年的兩次大選,更讓政治版圖大洗牌。

    PTT的新興勢力為什麼稱作婉君?這群人如何意識到自己的「魯蛇」抗爭之路?除了挖掘PTT的過去與現在,本書最想做的,是關照「鄉民世代」的未來,以及探索鄉民實踐「新政治」的可能性。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教你了解批踢踢的書,以歷史素材深入淺出地解說,網路如何影響社會

    ◎這是一本幫你破解婉君秘密的書,鍵盤參與政治,涵蓋新/舊世代、689/609,大家不能不瞭解的網路叢林法則!















      名人推薦

      周偉航 (人渣文本)

      林鶴玲 (線上遊戲研究者、台大社會系教授)

      TonyQ (知名鄉民)

      chenglap (《有沒有XXX的八卦》作者)

      名為變態的神父 (《Yo,這位Brother》作者)

      各路鄉民大力推薦!

      「PTT如何興起的」這個老梗問題,終於有了很棒的解答!──哆啦王 (《PTT鄉民大百科》作者)

      這本書......讓網路移民了解網路原住民、讓網路原住民更了解自己。我相信人的互相了解能讓民主更健全,也期待本書在這方面的正面影響。──朱家安 (作家)

      這樣一本既介紹PTT本身的一般知識,也研究PTT如何以Kuso語言為世界重下定義的書,必然可以長知識。──蘇碩斌 (台大台文所副教授)

      鄉民認同從何而來?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其實涉及複雜的實踐脈絡,本書一一剖析,不僅深刻探討鄉民覺醒的進化史,也為臺灣網路群體溝通形貌的演變,奠定了論述基石。──吳筱玫 (政大新聞系教授)

      人們總是喜歡圍繞著臉書等社群霸主討論,卻少有人分析臺灣鄉民是怎麼在一片漆黑的螢幕前挾著鍵盤攻入主流社會。從媒介架構如何演變到內部文化的樣貌,《婉君妳好嗎》探討了BBS怎麼從大學校園中的小圈圈,長成連政府與財團都不能假裝沒看到的獨特社群媒體。──余崇任 (《魯蛇之春:學運青年戰鬥手冊》作者)



















    • 作者介紹








      黃厚銘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訪問學人、Georgetown大學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學理論、資訊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自撥接式的「白日夢」與NEXT BBS時代開始用2400bps的modem上網,早年在學網mac板負責定期號召網聚,也曾參與堪稱台灣最早的網路社會運動之一:「台灣蘋果世界貴」的籌辦。博士論文以BBS和MUD上的人際關係為研究主題,近年則致力於發揮mob-ility理論來分析PTT BBS、手機等相關的網路文化現象。PTT帳號被砍了幾次,後來就懶得再申請了。

      作者

      黃上銓

      畢業於台大社會所。現為出版社編輯。2005年開始上BBS/PTT,上站次數3723。負責本書第二、四、五、七章。

      林意仁

      台大經濟系學士、政大社會系碩士、台大社會系博士班、東京大學學際情報學府(資訊社會研究)博士班。2000年開始使用BBS。上站次數3095。負責本書第六章。

      蕭煒馨

      大學誤打誤撞唸了輔大社會系,研究所吊車尾考上東海社會系,博士班在德國被兩位教授拒絕後,跟現任指導教授相談甚歡進了Universitaet Witten/Herdecke。1999年登入不良牛,2000年在PTT&PTT2都有帳號,BBS資歷至今16年,PTT上站次數5008次。負責本書第一章。

      李紹良

      政大社會所畢。任職於網路行銷界。2002年開始看網路小說,在高中工藝課和同學學會上BBS,頭幾個上的BBS是板中水藍色回憶、政大狂狷年少、台大不良牛,再來才是批踢踢。負責本書第三章。上站次數4273。

















    婉君妳好嗎?給覺醒鄉民的PTT進化史-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長知識之書/蘇碩斌

      推薦序漸行漸遠的宅鄉婉?一個時代的見證/方念萱

      推薦序當「婉君」成為公民社會的力量/翟本瑞

      推薦序來自資深鄉民的推薦/Ffaarr(哆啦王)

      前言那一夜,批踢踢「紫爆」了

      Part I. 媒介

      第一章湊熱鬧就不孤單:網路大眾的情感力

      第二章為什麼都有FB跟LINE了,還有人在用PTT?

      第三章技術活化石的春天:一段BBS站獨大的歷史

      Part II. 文化

      第四章有沒有鄉民總是有新梗的八卦?

      第五章有沒有酸民什麼都可以酸的八卦?

      Part III. 政治

      第六章網路輿論的秘密:為什麼批踢踢是主流民意的反指標?

      第七章魯蛇的公民覺醒:從萬人響應一人到場到50萬人上街頭

      跋捕獲婉君

      附錄認識PTT的十個關鍵概念



















    前言

    那一夜,批踢踢「紫爆」了

    2014年3月23日,批踢踢八卦板「紫爆」了。

    當晚,正是太陽花學運步入新一波高潮的時刻,部分現場群眾決定要攻入行政院,謠言及風聲滿天飛,鄉民們蜂擁至八卦板關注最新消息。隨著鄉民越聚越多,終於,晚間十點多,八卦板同時在板人數衝過10萬大關......如同傳奇一般、目前為止史上唯一一次「紫爆」出現了。

    那天,批踢踢整個站台的「同時在站人數」甚至高達17萬7734人,換算下來,有近六成的鄉民齊聚八卦板關心太陽花學運。隔天,3月24日,批踢踢整個站台的單日累積上站人次竟高達1109萬人次,遠大於平時的400萬至600萬人次。

    批踢踢,到底有什麼魅力和能耐,讓這麼多的鄉民愛不釋手?

    和某些人相同,我第一次接觸批踢踢,是剛上大學的秋季。

    這本書四位作者的年紀,恰好都與「第一代」批踢踢鄉民相仿,是七年級前段生或中段生。批踢踢、還有許許多多鄉民才會知道的流行語,構築了我們這一世代人們的青春回憶。

    在我們小時候,電腦步入了台灣社會,成為政府、企業與民眾關切的焦點,學校及補習班開設起電腦課。不過,當時人們仍透過電話「撥接」來連線上網,上網人口並不多,媒體甚至還用「網路族」一詞來形容網友。同一時間,也就是1990年代,架設電子佈告欄(BBS)站台的技術正式步入校園,年輕大學生成了主要的上網族群,引領網路文化創新。

    除了較「早熟」的孩子,很多我這一輩的人們,都等到18歲過後才正式接觸BBS。雖然我就讀的高中有專屬校園站台,但純文字的界面、只能用鍵盤輸入指令的操作方式,仍讓原本只習慣網頁的使用者(如我),不得其門而入。

    第一次接觸BBS就感到困窘的人,似乎不在少數。六年級末段班作家劉梓潔,同樣上大學之後才開始接觸BBS,她在〈我不知道Internet未來會如何,但現在,離線變得比上線更珍貴〉一文中說到:

    「我到1998年上大學才學會開機、打字、學會上網。初戀男友是在bbs上面『丟水球』告白的,用了四個數字:5240。在那個游標閃來閃去,黑底反白字的介面上,開啟了初戀。

    我和同學們成天掛在bbs上,在個人板寫流水帳日記,在社團板交流打屁灌水。

    然後,Pchome個人新聞台出現了,MSN發明了,我與bbs越來越疏遠,終於忘記了帳號密碼,不再登入,換新電腦,也不再灌bbs軟體。」

    好幾年之後,臉書席捲全台。接下來,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世代來臨了。然後,

    「去年,我母親也學會用Line。她會丟愛心貼圖給我,還會在訊息上稱呼我為「寶貝」。我突然想起當年那種含蓄又質樸的5240是什麼感覺,BJ4,也解釋不來。」

    她說出了許多「五、六、七年級前段生」共享的網路使用經驗。這些人最初接觸的網路服務之一,就是界面陽春的BBS。在那裡,既能結交陌生網友,又能維繫現實的人際關係。後來,這些人才慢慢轉戰部落格、臉書、Line等平台。只是對我這樣的七年級中段生來說,反倒先認識網頁(Web),才開始步入BBS的世界。

    最初,我註冊批踢踢帳號的原因非常單純,只是因為同學都在上面。台大的班級、系隊、社團都在上面開了板。透過批踢踢和批踢踢兔(PTT2),我每天能留意班上的消息、能偷偷藉「個板」關心同學的近況。但後來,就像劉梓潔所描述的,臉書旋風登陸台灣,新進學弟妹漸漸不再上批踢踢創設「班板」了,批踢踢兔的文章也越來越少,大家開始轉進更方便的臉書或LINE。

    不過,面對強勢新平台的挑戰,批踢踢仍屹立不搖到了現在。我也始終沒有戒掉批踢踢。

    為什麼?憑什麼?仔細回想,我之所以「戒不掉」批踢踢,並不只是為了看班板或個板而已。吸引我的更是批踢踢上的「資訊」或「知識」。

    小時候我很喜歡棒球,就拿棒球來說吧。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轉播,只會顯示打者的「打擊率」或投手的「防禦率」,對普通觀眾來講,這些數字已經夠複雜了。但當我第一次踏入批踢踢的美國職棒大聯盟板(MLB),遭遇一連串陌生的術語:OBP(上壘率)、SLG(長打率)、WHIP(被上壘率)......我迷惑地宛如來到新世界。許久後我才知道,這些外行人較少看到的統計資料,比起常見的傳統數據更有意義。MLB板長駐不少功力深厚、媲美專欄作家的板友,以及熱心為板上翻譯外電報導的板友,當他們現身,大家總會推文一句:「感謝大大無私分享。」

    批踢踢跟別的論壇相比,討論主題更多樣、人數規模更大、資訊也更豐富。

    一路到了今天,批踢踢仍然能守住足夠品質和數量的資訊,非常非常難得。

    不過,除了早期讓人維繫人際關係(這類班板、隊板、社團板等看板今日已沒落),隨後讓人飽覽各種討論主題(如今這類看板仍有領先優勢)外,批踢踢,真的還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地方嗎?

    的確有的。原諒棒球迷再次拿棒球來說吧。閱讀看板上的專業文章確實很讓人愉快,但是,這些訊息畢竟不是全部,甚至不是那麼多。對多數鄉民而言,真正的喜悅來自別處。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在主播徐展元喊出「真的好想贏韓國!」的那天,棒球板達到了「黃爆」──批踢踢首次有超過六萬人同時關注一個板。

    比賽進行著,我不斷刷新著看板,緊緊追蹤鄉民又說了些什麼。隨著最後一個出局數確定下來,「蘇逸芬」(輸一分)、「吃鍋貼」(取鍋貼店「四海遊龍」這個「雖敗猶榮」的諧音)......各種有營養的、沒營養的流行語紛紛出籠。我,和成千上萬的鄉民,一起在這黑底白字的螢幕前情緒激動、鍵盤發洩。

    我想,這或許才是批踢踢帶給每一位鄉民的寶藏。

    同年的洪仲丘事件也是。最初八卦板上只有幾撮星星之火,隨著越來越多鄉民跳出來訴說,自己在「陰間」服役時的種種見聞,板眾的情緒也越來越激昂,一天比一天強烈。軍方以謊言或遮掩來回應,不但沒能滅火,反而火上加油,最後的最後,終於促使25萬人上街頭抗議。

    從事件發生、到25萬人上街的那一兩個月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每天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上批踢踢關心案情的最新發展?

    鄉民,是網路時代的新人種。鄉民,享受著與上萬群眾即時互動的刺激,並與他人產生情感呼應。不管人們的情緒是喜、怒、哀、樂,鄉民文化都凸顯了一件事,那就是批踢踢真正屬於「大眾」,它是個大眾的網路平台。我,融入群眾,關心著人們正在關心的事......。

    婉君、鄉民,一脈相承

    批踢踢實業坊正是這本書要談的主題。2014年九合一大選過後,主流媒體發明了「婉君」一詞,而義美公司總經理高志明更高分貝呼籲,社會各界要正視「宅、鄉、婉」的力量。鄉民,既是婉君的前身,同時還是批踢踢的註冊商標,自然也將是本書的主角。

    2015年,批踢踢適逢20周年,許多熱門板響應了站慶活動。這些熱門板絕大多數都是鄉民文化的搖籃,當中不知培育出多少鄉民流行語。可是,這些板的竄紅,以及鄉民文化的興起,卻是在西元2000年之後,才開始形成的趨勢。「鄉民」到底是哪裡特別呢?「鄉民文化」和其他類型的網路文化,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從「紫爆」的現象來看,聚眾的速度,與凝聚集體情感的爆發力,正是批踢踢這個平台最大的特色。鄉民,基於龐大的人數規模,蘊含著一股深厚的社會能量。

    由於這股動能傳遞的範圍一開始沒能超出網路世界,昔日的鄉民,總被主流社會當成某種次文化群體。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鄉民文化也有了新的走向。就像我們在洪仲丘事件及太陽花學運中看見的,網路鄉民(不限於批踢踢)對現實社會的影響與日俱增。2014年後半,社運浪潮剛過,執政黨馬上又體驗到網路世代的威力,以及網路世界那有別於傳統媒體的遊戲規則。「婉君」一詞的風行,恰恰標誌出新舊媒體的衝突,以及網路鄉民勢力抬頭的事實。

    過去,的的確確曾停留在次文化規模的「鄉民」,如何演變成屢屢挑戰政治權貴的「婉君」?婉君,以及鄉民,到底是怎麼改變台灣社會的?正所謂鑑往知來,唯有回顧歷史,才能認清我們當下所處的立足點;也唯有解析「網路與社會」的現況,我們才能思索,網路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章節地圖

    這些問題,正是懷抱強烈現實關懷的作者們亟欲回答的。可是,我們真的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批踢踢,乃至於在台灣土生土長的網路文化嗎?最困難的地方或許在於,線上的社會實在太紛雜。批踢踢本身就已經不是鐵板一塊了。裡頭除了固定破萬人瀏覽的八卦板,還有不少人氣數百至數千的熱門看板,以及許多默默運轉、讓各種專業討論薪火相傳的小板。第一章的任務,正是為批踢踢繪製一幅「地圖」,替不同種類的看板進行定位,以捕捉整個站台當今的輪廓。

    與站台內部的生態的相比,報章雜誌及一般民眾對批踢踢最鮮明的印象,或許更是它在外頭的影響力,以及它在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叢林中,仍存活了下來。絕大多數的鄉民除了批踢踢,也同時使用臉書或LINE。而第二章便會嘗試說明,批踢踢,與臉書等平台究竟有何不同?在此,我們為網路文化譜出的「地圖」,將從批踢踢本身,擴展到其他種類的網路媒介。

    接下來的幾章則要先返回過去,目的不是為了講古,而是要推敲昔日的網路生態,如何演變至今。

    時光列車的起點站是1990年代,此時「鄉民」還沒登場,主角反而是BBS站台及幕後的站務人員。當時,隨著Internet與BBS在校園中結合,站台如雨後春筍林立,但最後活下來的只有批踢踢,該怎麼解釋這件事呢?又是為什麼,許多技術人員沒有選擇開發Web,而是固守在BBS這種舊技術上呢?在第三章,多名工程師於訪談中的告白,將帶我們看見批踢踢站方,如何打造出一座容納眾多鄉民交流的華麗島嶼。

    結束這章之後,我們要返回使用者的視角。大家都知道,地圖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就如同地形地貌會隨著時間改變一樣,早期主宰BBS界的網路文化,與今日也不盡相同。批踢踢當前樣貌的雛形,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列車接著駛向21世紀的頭幾年。第四章將要見證「鄉民」如何誕生。鄉民,並不全然是「網友」或「網路使用者」的同義詞。鄉民,是個特殊的世代,是網際網路邁入新世紀後才出現的族群。鄉民世代,是在大量網路群眾彼此互動的情景中成形的;而這一大批人能即時互動,前提則是批踢踢站台已經發展成一個足夠大型的論壇。人們藉著融入「大眾」,情感得以宣洩,鄉民文化於是在網路史上寫出嶄新的一頁。

    列車繼續往前,準備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2010年。鄉民開始長出了自己的個性,步入了讓某些人頭痛的「叛逆期」,而這就是第五章想講的故事。隨著人口提升,使用者之間的衝突日益頻繁。這看似理所當然、稀鬆平常,但更重要的是,人們也在頻仍的衝突中,開發出敏銳的觀察能力,並藉由開啟嘲諷模式,強化各自陣營的向心力。「酸民」──即以諷刺他人為樂的鄉民──就這樣成為「第二代」批踢踢鄉民文化的賣點。

    一片兵戎相見中,鄉民、酸民最傲人的豐功偉業,莫過於「打臉」公眾人物,而這就不能不提到今天的八卦板,畢竟如今八卦板已經握有塑造網路輿論的強大實力。鄉民究竟是如何做到挑戰主流媒體的?我們留待第六章回答吧。

    最後的第七章,終於要看向那更廣的方向。網路鄉民不再永遠固守鍵盤了,他們也是會走上街頭的。不過,人們不會無緣無故參加抗議,事出必有因,大環境惡化是一點,社運團體的奔走自然也不可或缺。但是,在平常的交流中,鄉民如何營造出某種集體氛圍,以至於當社運團體在「對的時刻」登高一喊,馬上就在網路世界,獲得一呼百應的支持呢?面對像太陽花學運這種大型的網路社運,如果只從「網路世代」或「社運組織」其中的單一方向出發,遠遠無法織出一幅完整的圖像。真正應該追問的是:鄉民,如何從政治冷感的狀態,慢慢培養出公民意識?帶著這樣的覺醒意識,鄉民和婉君們才有機會聲援社運團體,甚至自發地投入行動。

    整本書的主軸,便是從台灣網路史開始,一路伴隨鄉民世代成長、轉變,最終來到鄉民在現實社會中發揮的影響力。這趟20多年的旅程,看似不長、卻富含意義。本書不只想讓更多人了解批踢踢,還希望邀讀者一同思考,網路與社會如何並肩而行。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36


    出版地:台灣






















  • 作者:黃厚銘/主編,黃上銓

    追蹤











  • 出版社:群學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5/14








  • ISBN:9789869280327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6B243A48895B87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djjjz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